【686新闻工厂】新型冠状病毒“看了一眼”就“中招”?专家说眼部防护应该这么做

2020-02-05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揉眼睛也会感染病毒。是否像很多老百姓担心的那样,只是因为“看了一眼”就“中招”了呢?如何让眼部不再成为防护盲点?记者今天(1月29日)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专家,教您正确应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万鹏霞介绍说,结膜炎有很多种,其中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红眼病”。病毒性结膜炎患者通常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者近距离接触过结膜炎患者,一般经约5~12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相关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会出现眼红(结膜充血)、眼痛、痒、异物感、畏光、流泪,并伴有大量水样、粘液样分泌物。有些可出现结膜下出血、结膜假膜、角膜上皮点状浸润等,通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疼痛。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咽喉疼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万鹏霞说,病毒性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冬春季节发病的病毒性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染,多种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在内。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血液或体液,经过破损的皮肤或眼、鼻、口腔黏膜产生个体间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发布的指南强调了应重视手卫生、个人防护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造成感染的可能,包括口、鼻、眼等黏膜组织均存在接触后感染的可能。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通过接触传播,也就是说,如果手没有注意污染到病毒了,揉眼睛可能会造成感染



万鹏霞指出,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极强,为预防经结膜的病毒感染,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接触眼、口、鼻等部位的黏膜组织。

 

二、加强手卫生防护,勤用流水肥皂洗手,没条件时建议应用含酒精免洗手部消毒液或湿巾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消毒隔离。毛巾、手帕、脸盆个人物品要分开使用。尽量减少去市场、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等高危的地方。



针对大家非常关心病毒经飞沫进入眼部感染结膜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需要佩戴护目镜防护?万鹏霞回应,仅少数病毒性结膜炎是通过飞沫直接入眼传播的。大多数冠状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虽然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尚不明确,但估计与多数冠状病毒类似。她表示,空气的流动可以稀释病毒的数量,使其不能达到致病的程度。因此在人群聚焦的地方或医院等存在较高病毒传播风险的地方才推荐佩戴。她指出,大家不必过度紧张,平时居家加强环境通风,去人群密度低、通风情况良好的环境进行户外运动或活动没有必要佩戴护目镜。加强手卫生,减少经手部接触传染是重中之重。

专家提醒,出现眼痒、眼红等结膜炎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记者:罗苏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m.itouchtv.cn/article/3cd9b3ca81ddeacd11a0fb3ce43c3c09?shareId=Gyl4WEXz&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20-01-29